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传染病的预防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5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染病的预防是传染病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患者往往由临床工作者首先发现,因而及时报告和隔离患者就成为临床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应当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只要消除其中一环,就可控住传染病的流行。所以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可针对传播的主导环节,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法定传染病40种,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称为乙类甲管的传染病。
上报时限要求: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传染的具体预防措施可从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实施。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
(1)患者:做好“五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类传染病必须实施隔离治疗,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传染病疑似病人应单独隔离。
(2)携带者:对重要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直至病原体检测2~3次阴性为止。在饮食、供水等行业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
(3)接触者: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留验,乙类或丙类传染病人需进行医学观察。接触者可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4)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则予以捕杀、消灭。
二、切断传染途径
对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
(1)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地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
(2)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广义的消毒则包括消灭传播媒介在内。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种,可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选择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通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
(2)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①主动免疫:是预防的关键,主要通过预防接种实现;②被动免疫:常用于急需进行免疫预防的人群,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主要通过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滴度免疫球蛋白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7 19:24 , Processed in 0.1093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