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春季高发传染病预防指南!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5 12: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季气温回升,各种致病菌、病毒大量繁殖,容易诱发各种传染病,除了新冠肺炎外,这几种流行病也要注意: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的传染性最强。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冷的感觉,一般持续2~3天左右。
     2.全身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如乏力、头疼、头晕、全身酸痛。
     3.常有咽喉疼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轻。
     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二、麻疹
    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麻疹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麻疹疫苗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1.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
    2.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3.随后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4.待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
1.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如果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到医院诊治,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
3.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因此家长在当地疫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接种门诊电话沟通预约时间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三、水痘
    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被传染。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
临床表现:
    1.可出现发热、头疼、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
    2.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3.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省市目前推荐适龄儿童按程序接种两剂水痘疫苗:满18月龄接种第1剂,满4岁接种第2剂。超过4岁但既往仅接种过1剂疫苗的儿童,建议补种第2剂疫苗;
2.既往未患过水痘、未曾接种过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临水痘病毒感染风险,也建议接种水痘疫苗;
3.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4.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咽痛、头痛、食欲不佳等症状。
    2.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触摸坚韧有弹性,轻微触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
预防措施: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五、手足口病
    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
    4.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防措施:
1.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种EV71 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2.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3.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六、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饮食、饮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传播。
临床表现:
    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擦干,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加热至熟透后再吃。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3.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诺如病毒的传播力较强,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4.患病期间居家隔离。病例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患者应使用自己的餐饮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5.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效果不佳)。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6.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无疫苗。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如吐泻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面对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要注意这7条:
1.打疫苗: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
3.勤清洁:经常打扫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通风: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家里每天要开窗通风。
5.勤观察: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6.吃熟食: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7.清积水:及时清理门前屋后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7 16:37 , Processed in 0.2218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