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回复: 2

006 胡某宇失踪案官方发布:我们该如何对待抑郁症?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10 17: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抑郁症不是心理问题,抑郁症是内分泌疾病,规范的医学治疗是康复的前提条件。

<hr/>今天的知乎热榜第一条,胡某宇同学失踪案终于有了官方解释。青少年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了舆论焦点,进入了公众视野。


<hr/>做为从业20年的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双执业医师,我赞同主流的精神科医生意见——种种迹象指示“重性抑郁障碍”继发的自杀行为。
如何治疗抑郁症?
我完全反对某些心理咨询师,对于抑郁症“心病还需心药医”的意见。
片面强调心理疏导,而否认医学干预,这非但无益,而且非常有害。
<hr/>

我认为, “缺少情绪宣泄渠道”符合公众主流对抑郁症的外部归因模式,但是这个表述是太过于绝对化了。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情绪宣泄渠道”导致抑郁症;而是得了抑郁症的患者,他们暂时丧失了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
很多时候,也不是生活中的“无意义感”导致抑郁症;而是得了抑郁症的患者,他们暂时丧失了追寻意义感的人生本能。
图片中的论点,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
<hr/>“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是内因。”
也即是说,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基于脑神经递质失调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所谓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环境因素,这个应该属于诱发因素,或者说促发因素。
非医疗人士,甚至很多非精神科医生可能都不知道上述结论,致使大家容易忽视自杀的脑器质性原因
<hr/>我再次表述我的观点,抑郁症不是思想问题,也不是心理问题,抑郁症是躯体疾病,准确的说,是内分泌疾病。
我们最常了解的内分泌疾病,是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代谢紊乱,控制症状的直接方法是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运动、饮食、体重管理这些是后面稳定期的事情。
那么抑郁症也是,病因是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控制症状的直接方法是精神科就诊和医学治疗,心理支持、心理疏导这些都是核心症状得以控制后的事。
<hr/>为什么想强调这一点,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见过太多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因为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觉得应该“心病还需心药医”,片面强调心理咨询和自我调节,忽视了药物治疗、无抽搐性电休克等生物医学治疗的价值,耽误病情,最终引起了自杀、自残等惨痛的人生意外事件。
<hr/>在此仅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
那年我最好朋友的妻子,得了产后抑郁症,持续存在明确的自杀意念,悲观厌世。
由于我在综合医院工作,我们只有心理门诊,不具备收住院的条件;随即开具了度洛西汀,这是当时我们医院作用最强效的抗抑郁药,告知他目前安全意外的风险很高,要全天陪护,并尽快带妻子去精神专科医院联系住院治疗。
第二天早上,他的妻子说想吃豆腐脑,把我朋友支离身边;随即带着刚出生不足百天的孩子,上了30层楼的天台,一头跳下,母子双亡……
我可能一辈子再也忘不了,我朋友见到我时那悲伤绝望的眼神,短短几分钟,两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走了,那么决然。
我想他一定是恨我的,你就是干这个的,你却预防不了这个意外……
我也心痛到了极点,如果头天他离开我时我能说的再严重一点;如果我能不偷懒,当晚就带着他们去联系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惜那时的我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觉悟,可惜所有的时光都不会重来。
那时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好友,至此我再也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hr/>第二个例子。
那还是我们单位心理门诊尚未组建时的事,我专职看神经内科门诊。
当时也是身边的朋友介绍,给老家的亲戚,一位老太太看看“头晕”;我诊视病人后,基本排除了脑血管疾病;我注意到她的悲苦表情和低沉语气,以及问诊时的迟钝反应,所以重点询问到了抑郁核心症状:无欲、无趣、自杀意念。
病人明确表示活着没意思,想寻短见。
上述情况告知陪诊的子女后,子女没当回事,说“她一直都这样,心眼小,想不开,其实家庭挺和睦的,子女都孝顺,也没啥经济负担,不知道为啥想不开?”
我们医院当时没有相关的抗抑郁药物,所以在病历上写了“自杀风险高,建议立即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住院治疗”
他们是上午10点离开我门诊的。
第二天早上晨会交班时,我才得悉就在当日晚上11点,老太太被急诊送入我科ICU——有机磷农药中毒。
家人说在床下发现了三瓶农药,一瓶空了,还有两个没拆封,不知道是老太太啥时候买的。
<hr/>第三个例子。
那天正在吃午饭,骨科的伙计突然来电话,说刚才急诊入院的一个女中学生,家长点名找你急会诊。
急会诊就是阎王爷的拘魂令,管你正在干啥,10分钟以内必须赶到。
路上我一边擦嘴,一边还在纳闷——啥事会找精神科门诊医生急会诊,有病人突发谵妄状态了?
到了现场,意外看到了三个月前的门诊患者,花季少女,双腿粉碎性骨折……
当时也是诊断“重性抑郁障碍”,明确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建议前往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孩子的父亲是大学老师,他认可抑郁症的诊断,但是不认可精神科住院这件事,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他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就有很好的心理老师,去做做心理咨询就行。
我再三苦劝,不以为然,反而质疑我的动机,转诊是否有利益相关。
无奈之下任其离去。
大概一个月后,该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医生就会危言耸听,我女儿在心理老师的辅导下,状态非常好,再有一个月就可以结束心理咨询了”
一个月后,就在心理咨询结案后的当天,女孩跳楼,双腿粉碎性骨折,预计会遗留下功能障碍,很可能残障。
<hr/>上面这些沉痛的例子,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体系构建,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心理预警和心理干预机制。
但是请不要片面强调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神医学的支撑性作用,以及药物等医学手段的保驾护航。
<hr/>抑郁障碍。也就是俗话说的“抑郁症”,已经有非常充分的证据表明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 遗传因素:抑郁障碍的遗传度37%,是多因子复杂遗传病,迄今未能确定准确的致病基因。
  • 相关致病基因: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基因、脑奖赏通路相关基因、神经营养通路相关基因等
  • 分子生物学因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
【神经生化因素】

  • 5-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多巴胺
  • 乙酰胆碱
  • g-氨基丁酸
【神经内分泌因素】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 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
  •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松果体功能与昼夜节律
【神经免疫因素】

  • 白介素
  • 干扰素
  • 其他细胞因子
【脑功能异常区】

  • 内侧前额叶皮质
  • 扣带回前部
  • 杏仁核
  • 海马
  • 丘脑
  • 下丘脑
  • 边缘系统
【环境因素】

  • 人格因素
  • 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事件、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环境、经济环境等
  • 母孕期应激及营养
  • 物质滥用等
<hr/>上述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中,至少半数以上,与全身和大脑的生理机能相关。
啥是生理机能?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纵横天下;斯巴达八百勇士悍守温泉关,波斯大军不得寸进。
此等英雄豪杰,可谓心理素质爆棚,可是该感冒发烧也都不带含糊的。
同样的,他们也会得抑郁症……
只要是人,都会得抑郁症。
这是病,该去医院得去,需要吃药得吃。
<hr/>“如果你手上只有一把锤子,你会把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当成钉子”
我也是心理治疗师,
但我必须强调——
对于抑郁症,很多时候自我调节无异于痛苦挣扎;心理疏导也不能包治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5-7-15 0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7-15 1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9-14 23:57 , Processed in 0.1240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