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回复: 1

心脏病伴慢阻肺病,除了治“心”还要治“肺”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8 14: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慢阻肺是一种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急性加重)为特征的肺部状态,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肺部疾病,是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慢阻肺的临床表现除了肺部炎症外,还涉及一系列的肺外表现,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肺癌、代谢综合征、抑郁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1,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由于心肺之间相互牵绊,互相影响,因此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挑战尤为重要。


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年龄增长、男性和体力活动少。慢阻肺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 50% 左右,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HD)、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外周血管疾病3。肺与心脏经常一起生病,在慢阻肺诊疗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4,但是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针对心脏疾病用药,却忽略了慢阻肺的治疗,慢阻肺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急性加重,增加了心肺负担,反而增加了心血管死亡风险,那么让我们一起看看,慢阻肺合并心脏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吧!


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
Ÿ 戒烟:包括帮助患者戒烟的行为和药理学干预(如烟碱替代疗法、安非他酮、伐仑克林)
Ÿ 心肺康复:许多研究和系统评价已经证明了运动训练对慢阻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获益
Ÿ 接种疫苗:慢阻肺和/或CVD患者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Ÿ 管理低氧血症,补充氧气:补充氧气治疗可以改善与稳定性慢阻肺或慢阻肺急性加重相关的低氧血症。补充氧还可以减轻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逆转组织缺氧。
Ÿ 无创正压通气:可为选定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或慢阻肺急性加重引起的急性高碳酸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临时通气支持
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慢阻肺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茶碱类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3。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无需特别调整慢阻肺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且不论是否存在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应该遵医嘱进行心血管治疗5。
ICS/LABA/LAMA三联疗法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慢阻肺及合并症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案5,三联中ICS成分能有效减轻慢阻肺病患者的炎症负担6并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7,有研究表明三联疗法可降低慢阻肺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8,还可通过改善肺过度充气、降低急性加重和炎性负担使心肺全面获益5,9,同时,三联治疗在心血管及死亡事件上数值更低10。并且,ICS/LABA/LAMA三联疗法中的各药物成分,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等均适用于长期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以放心使用11!


慢阻肺的心血管合并症十分常见且相互影响,慢阻肺可能会触发恶性心血管事件,而心血管事件又是慢阻肺患者主要死因,吸烟、衰老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应只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慢阻肺的治疗同样重要,三联治疗是慢阻肺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案,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存在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慢阻肺合并症的患者可以结合医嘱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 等.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4): 729-734.
2. 王春娟, 等.临床肺科杂志, 2016, 000(001): 149-15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撰写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 45(12): 1180-1191.
4. B. Jany, et al. Pneumologie. 2019;73(11): 651-669.
5. GOLD 2023.
6. P.J. Barne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6, 533:2–14.
7. Dransfield MT, et al. Respir Med. 2011 Sep;105(9):1322-30.
8. Rabe KF et al. Article and supplementary appendix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N Engl J Med. 2020.
9. Rabe KF et al. Eur Respir Rev. 2018;27:18005.
10. Day NC, et al. Respir Res. 2020 Jun 5;21(1)_139.
11. Trinkmann F, et al. J Clin Med. 2019 Jan 10;8(1):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6-27 08: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8 00:48 , Processed in 0.0807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