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1

三、2.4笔记—病毒性传染病—麻疹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31 18: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赔付及皮肤斑丘疹。

病原学

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负链RNA,只有1个血清型。病毒包膜含有3种结构蛋白,即血凝素(H)、融合蛋白(F)和基质蛋白(M),是主要的数病物质。血凝素能够识别靶细胞受体,促进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融合蛋白在病毒扩散时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基质蛋白与组合病毒成分及病毒繁殖有关。这3种结构蛋白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56℃ 30分钟即可灭话。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唯一宿主,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急性期的惠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病毒主要存在于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随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6个月以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该病主要在6 个月至5岁小儿间流行。
4.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高峰

发病机制与病理

      病毒到达上呼吸道或眼结膜,在局部上皮细胞内复制,迅速大量复制后入血,感染后第2-3天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局部淋巴组织。随后病毒进入全身单核-巨噬淋巴系统,于感染后第5-7天引起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主要侵犯口咽部、眼结膜、皮肤、胃肠道等。
    病理特征为多核巨细胞,见于皮肤、眼结膜、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全身淋巴组织、肝、脾等处。皮肤浅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渗出,真皮淋巴C浸润、充血肿胀形成皮疹。崩解的红C和血浆渗出形成色素沉着,表皮C坏死及退行性改变形成皮肤脱屑。口腔黏膜斑是血管内皮C肿胀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导致。病理改变以呼吸道病变最重,肠道黏膜较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6-21天,平均为10天左右。
1.典型麻疹
①1.前驱期:从发热到皮疹出现为前驱期,持续3~4天。主要为上呼吸道和眼结膜炎症所致的卡他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膜充血、畏光等。婴幼儿有呕吐腹泻。发病2~3天后,90%以上患者有科氏斑。
②出疹期:从病程的第3~4 天开始,持续1周左右。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感染中毒症状明加重,开始出现皮疹。皮修首先见于耳后、发际,然后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与足底。并发肺炎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
③恢复期:皮疹达高峰并持续1~2天后,疾病迅速好转,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可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1 ~2周后消失,皮疹退时有糠麸样细小皮肤脱屑。
无并发症病程一般为10~14 天。呼吸道病变最显著,可表现为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还可并发脑炎和心肌炎。
2.非典型麻疹
①轻型麻疹:多见于对麻疹具有部分免疫力的人群,表现为低热且持续时间短,皮疹稀疏色淡,无科氏斑或较轻,呼吸道卡他症状轻。
②重型麻疹:多见于全身状况差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 中毒性麻疹: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突然达40℃以上高温,伴有气促发绀和心跳加快。
  • 休克性麻诊:有感染中毒症状,很快出现循环衰竭或心功能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心音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
  • 出血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形成紫班,斑压之不退色,同时可有内脏出血。
  • 疱疹性麻疹:皮疹呈疱疹样,融合成大疱,同时体温高且感染中毒症状重。
3.异型麻疹:多发生在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4~6年。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肌痛或腹痛,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无麻疹黏膜斑,病后2~3天出现皮疹 ,从四肢远端开始逐渐扩散到躯干。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恢复期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呈现高滴度,但病毒分离阴性。异型麻疹一般无传染性。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白C总数减少,淋巴C比例相对增多。
2.血清学检查:IgM抗体在病后5~20天最高,阳性即可确诊;IgG抗体恢复期较早期增高4倍以上即为阳性,也可以诊断麻疹。
3.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并发症

1.喉炎
2.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3.心肌炎
4.脑炎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ali, SSPE):脑组织退行性病变。

鉴别诊断

                       结膜炎    咽痛     麻疹黏膜斑      出疹时间                   皮疹特征
麻疹                  +            +              +             发热3~4天        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
风疹                  ^{\pm}            ^{\pm}             —            发热1~2天      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开始
幼儿急疹           —                                          热骤降后出疹    散在,玫瑰色,多位于躯干
猩红热               ^{\pm}            +             —            发热1~2天     全身出现针尖样大小红丘疹
                                                                                                        疹间皮肤充血
药物疹                                                              用药后出疹          多形性、停药后疹退

预后

无并发症的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型麻疹病死率较高。

治疗

麻疹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单病室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饮水。
2.对症治疗:降温,镇咳,镇静,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3.并发症治疗:

  • 喉炎:雾化抗菌。
  • 肺炎:抗菌。
  • 心肌炎:注射强心药物,应用利尿药。
  • 脑炎:同病毒性脑炎。

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婴幼儿广泛接种麻疹疫苗。
1.管理传染源: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等。
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9版.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6-28 0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7 08:59 , Processed in 0.0821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