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在前面的话:
对于大多数人类:
(痛苦的)死亡是一切事情的压力源≈(更好的)生存是一切事情的动力源
如果说人类对于自身的重视是一切工作(尤其是医疗)的基础和目标,那推动这一切的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曾经是科技——最直接的是生物化学+物理数学;未来可能更多,或者说:现在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无论从医生的操作方面(速度、精确、可靠、稳定、有效等)还是从患者的承受方面(痛苦、时长、效果、稳定、便捷等),这里也是从这些角度有所设想,鉴于个人认知和成文时间的局限,部分设想可能不成熟不完整、也可能已经有类似的甚至更完善的存在。这里的信息仅供参考。
- 背景:世界全球化,要注意应对“疾病”全球化。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从相当一段历史来看,可能是一个相对常态。那全球化同时意味着:人类发展、人类交往、人类疾病,都可能高度相互影响,人类经济和交往的全球化和快速化,尤其需要注意可能的疾病全球化——尤其是高传染度的疾病,而这种高传染疾病将随着人类交往的进一步增快增强而产生更快的传播风险(包括比尔盖茨等不少人士认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就是瘟疫传染病,超过战争等),要考虑最困难的情形——传染病快到人们来不及快速完成研制疫苗药物等防治措施。
- 关注:最危险的全球化疾病——传染病,最直接最原始的有效手段——隔离:目前看,最具传染力也最难控制的是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疾病——非接触型;在没有高效疫苗、治疗药物的时候,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有效防御手段也就是隔离,有空气飞沫隔离的防护服就是最通用的手段。一般而言,能够隔离空气的手段,应该能够同时隔离接触型的传染病。
- 重点:想方设法强化隔离手段的可用易用度:今后可能成为全球健康威胁最大的,假设就是这种给传染病,那么就要对其进行更多的预防准备。尤其考虑怎样快速高效使用最原始的有效手段之一:隔离!
- 其一:大规模群体隔离:特定的封闭场所和空间(内部空间),并与公共场所(外部空间)实现内外隔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保证安全可靠的交互通道,以供各种必需品和必要人员的进出。②确保污染空气或飞沫始终被隔离在内部空间,不能以任何方式从内部携带或流出到外部空间。③考虑这种空间的大量规划和储备,兼顾各种物资的储备和应急机制,实现平战结合和平战转化机制速度效率。
- 其二:个体隔离:无论大规模、小规模,最终都要细化到个体的防护上来(物品的隔离和消杀相对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就以个体人作为考虑基础)。例如救治传染病人时的医务人员、重要公共事务岗位人员、乃至普通人。需要设计和生产防护服——高可靠、简单易用、小型便捷的公用、医用、家用、企用、个用的自动更衣间和防护衣。
1、免动手正压防护服 + 自动更衣间:
- 现在的方式的缺点:
- 隔离防护服是分体式(衣服裤子、帽子、手套、口罩、眼镜等等)、近乎全密封、不透气(很少人能用到正压头盔);
- 穿戴方式是人工手操作,多数时需要双人配合,或多人配合。考虑到前后的防护和消杀,操作冗长、还存在一定风险。
- 设想的方式:
- 最基础的——免动手正压防护服:
- 考虑一体式穿戴(从脚到头、从头到脚);热熔粘合成一体化封闭防护衣,正压供气;至少头盔一体化,全透明面罩,减少多层口罩的不透气和压迫皮肤;减少防护镜起雾不方便带近视镜等缺点。
- 可消杀外表面:消杀后可直接复用;消杀后可回收材料。
- 可免动手、快速穿脱(秒速)。

正压示意
- 很必须的——自动更衣间(无人化、智能化、机器人)穿戴专用房间,实现:
- 消杀自动化:每次进出人员前,房间自动彻底消杀自身——空气、物品、环境、衣物。
- 正压长效化:长效的正压防护衣(至少防护头盔),长效:满足一次病房(污染区)的最长进入时间(考虑超长手术时间和人体极限:12-36小时以上)。正压方式1:可自带压缩机(风扇)+过滤器(注意可用时长);正压方式2:自带空气瓶或氧气瓶(注意可用时长);正压方式3:专用软管连接,连接干净空气源。可能有很多细节问题:①、管道的连接可靠性和跨区连续度,从干净区--中间区-污染区-……管道怎样通过并确保跨区的区间有效隔离和管道连接的继续。②、管道的内外隔离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确保管道不会破损!③、管道的无碍可用性:管道不会压扁、堵塞;从而确保始终能呼吸道干净安全的空气。
- 穿衣自动化:不管是多少层,无菌防护服由机器人装置自动穿戴(设想比较容易,重在实现),包括穿戴环节最后的密封(简单的拉链、严密的热熔)。
- 脱衣自动化:能按照合理顺序消杀防护服,之后按合理顺序逐步或一次性脱掉防护服。

隔离更衣间示意
2、在上述设备逐步成熟后,可以扩展的应用场所:
- 家庭或工作场所等的小型化、便捷化。
- 救护车或突发现场的移动化、快速部署化。
- 临时医疗场所的移动化、快速部署化。
- 乃至更多转化路径:专业医用——民用——日用,混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