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20

如何看待湘雅的医生误诊“莲子壳”为肿瘤?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9-20 15: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个新闻再次引爆医患关系这一敏感话题。
一个11个月大的儿童,发现口腔里有一疑似肿块去找医生看诊。先去了社区医院,然后去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再去了湘雅医院,最后去了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湘雅医院都怀疑是肿瘤。最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发现是莲子壳。





家长对于整个看诊过程是很不满意的。尤其是对湘雅医院的翦老师。



那么,翦新春老师是如何回应的呢?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初步映像怀疑肿瘤,是否合理?

无论是湖南省儿童医院,还是湘雅医院的翦新春老师,都初步怀疑是肿瘤。

但是,11个月大的儿童出现口腔部位的肿瘤,应该是少见情况。

而异物残留口腔本身才是可能性偏大的事情。

但是,不要忘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和湘雅医院,都是三甲医院。

医生们的培训里就首先瞄准了少见病,罕见病,疑难重症疾病。

而他们日常接诊的也是“相对严重”的疾病。所以,门诊看诊就存在一个思维定势。即,首先排除严重疾病。

就如,风湿科医生,如果总呆着一个风湿病中心,你见识的都是经典重症的系统性风湿病,经典的炎症性关节病。自然会忽视其实更常见的软组织风湿病等等。

但实际上,骨关节炎,韧带炎,肌腱炎等等这样的软组织风湿病才是更常见的情况。而我们的风湿科医生培训时,却往往忽视了更常见风湿病的教育培训。

类似的是,呼吸科医生懂重症肺炎如何诊断治疗,但却未必能规范看诊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血液科医生懂白血病、淋巴瘤,却未必能规范诊疗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

这是我们目前医疗体系,医疗教育体系的缺憾。

当然,除了医疗教育体系的缺憾。这其实也跟人的思维惯性有关。你每天看诊的很多是肿瘤等重症,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的是排除肿瘤-----如果疑似肿瘤。如果你经常看到口腔内异物,你想的肯定是口腔异物。
人是有惯性思维的。谁都不能免俗。笔者近期研读什么某罕见疾病。那看到相似表现者,也总是考虑是否要排除下某罕见疾病。但实际上,罕见病毕竟是罕见病。
所以,我们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其目的之一就是,医疗中心的医生看诊重症、看诊少见病罕见病。而让初级诊疗医生诊疗常见病。同时,让医学生得到完整的医疗教育,而不是偏好重症、少见病罕见病。

二,误诊是医疗的一部分,不应上纲上线搞人身攻击

我经常讨论医生应该如何做诊断-------基于病史和体征做诊断,而不是检验和检查。

请注意,病史是基于患者方的描述,如果患者的描述没有违背基本规律,我们做医生的不会假设患者提供的病史是虚假的。

几天前发现左颚部肿块,逐渐增大-----这句话肯定是来自于患儿家属的描述,仅仅根据这句话,其实就高度怀疑肿瘤。

毕竟,在口腔里发现肿块样的东西好几天,且,居然还在逐渐增大,这不是肿瘤是什么?

但医生还做了进一步验证。即,触碰检查。但可惜的是,孩子不是很配合,结果就是上面所述:扪及硬,基地宽,活动度小。

请问,这是不是肿瘤?

病史+体征,都符合肿瘤表现。那门诊初诊为肿瘤就是很合理的。

那么,这样的情况要如何避免误诊?

1,门诊看诊时间足够长,医生给孩子检查的时间足够久,让孩子跟医生比较熟悉,比较配合,然后医生查体时可以足够耐心,足够看清楚。

但是,大家愿意让医生给每个病人分配很长的门诊时间吗?

2,门诊咔咔一顿CT,肿瘤的CT影像肯定跟椰子壳不同。毕竟密度不一样。

这样是合理的吗?

这个病人在几天前找其他医生看过,触碰过,湘雅的医生触碰过,再到后一个医生触碰过,这多次触碰下,莲子壳终于掉下来了。那是后者水平高吗?可能是最后这个医生运气好,或者说他耐心足够。

因为多次触碰,莲子壳松动了;同时孩子可能也配合些了。于是最终显露了真相。
应该说,整个诊治过程里没有原则性错误。实际上,门诊诊断也不是确诊。而是一种拟诊,一种初步印象诊断。
初步印象诊断往往会随着后续诊疗而做进一步修正。
而儿童家长也并不是诟病误诊。其实是对态度不满意。

三,我们从中能汲取什么教训?

对于医生,我们必须要明白:医生为病人服务而存在。让病人满意是医生的存在基础。
在没有国家包管医院前,医生是靠如何赢得病人的口碑来生存?技术固然是一方面,如何让病人对你认同,也很重要。
同样的初步印象诊断------怀疑口腔肿瘤,为什么只对翦新春老师有意见?
一方面是家属花了300元挂号费,期望值特别高。另一方面,老一辈专家可能关注的是自己的技术,并没有考虑过“服务品质”这事。
作为医生,如何让你的病人相信你,觉得你在认真负责地看病,这本身是需要表演的。
哪怕你真的在认真负责的看病,比如翦老师那样思考过“不能损害小宝贝的口腔,不能拍CT,毕竟辐射较大”等,这其实在专业技术上已经认真负责了。
但是,翦老师没想过,付钱的是家属。家属需要的是“不粗鲁地检查,不傲慢……”。那么,你细声慢语地说“张口嘴”,慢慢的操作,表演出在仔细的倾听家长的诉说-----不能你已经仔细倾听了,而是必须「表演出」你在仔细倾听。
实际上,医患沟通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国外医学教育里是有专门的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医生学会表演。让参与互动的患者觉得你好,你才算是真的好。
我们的医学教育,并没有真正领会到“病人首先是人,然后再是病人”。看病,看病,首先看的是人。表演给病人看,这其实就是尊重病人。
当然,表演的前提是真诚地投入。你得真诚,才能表演好医生。我们的问题是,医生没有表演自己,获取病人认可的心。因为,压根就没有把获得病人认可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
所以,老一辈的医学专家,可能在技术上会认真负责。但,是否会在表演上认真负责?恐怕不会。
毕竟,他那个时代的医生是政府包养的。不需要去争取病人。表演不好,也不会养不活自己。
在一个不要求医生表演自己的体系里,医患关系怎么会好?好不了。没这个能力。
实际上,我们的医疗体制本身也没有尊重过病人。
病人是有情绪的人,彷徨无措,担心恐惧,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状况。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自己11个月大的小宝贝,怀疑是肿瘤,你会不会担心害怕,恐惧无措?
作为病人家属,你是不是希望看诊的医生认真倾听,动作轻柔的检查,轻声细语的给自己解释,安慰。我们需要!我们是需要安慰的人,不是前来治病的机器。
但是,门诊需要等待很久,看诊时间很短暂,医生只顾着看病,完全没有装出在倾听的样子(哪怕是在倾听了),没有安抚的动作和语言,你心里会舒服吗?
我们的医疗体系,并没有把病人当做人,而是当做前来看病的机器。这医患矛盾又怎么可能好?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打算让医患关系好。
虽然很多人说,我们一再强调医生要服务好病人,但我们的医疗付费体系注定要求医生流水线快速看诊,快速看诊又怎么可能安抚好病人?当一个医生一天看诊40个,50个,甚至更多的病人时,就没可能安抚病人。
医疗流水线体系,医生都不是人,只是看诊的机器,病人又怎可能是人呢?

补充阅读:
1,《新冠疫情后,我们的医疗体制该如何改革?》
2,《如何看待卫健委回应医护举杯预祝事业蒸蒸日上「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个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5: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子壳  查看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15: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误诊就说误诊的事,看不明白一帮人攻击医生相貌的,说像汉奸之类的,真心无语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0 15: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他故意的,最起码也是一个失误,钱是肯定要扣的,不能一句失误就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5: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肿块待筛的诊断一点毛病没有。也不存在误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9-20 15: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什么都要上纲上线,我拒绝看门诊,谁爱看谁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0 15: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要求医者仁心,一边患者不怀好意。凭什么要我医者仁心?也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5: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行医就是干活挣钱养家,可不要掺杂什么感情,你动感情的这些人恨不得剥了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5: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11个月大的儿童出现口腔部位的肿瘤少见,11个月未满一周岁还可称为婴儿,婴儿吃有壳的莲子还真是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7 16:11 , Processed in 0.6863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