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 C. Anderson(哈佛医学院教授、Broad研究所教授) 单细胞转录组测术的实现了肿瘤复杂结构的系统解析,其衍生的细胞图谱不仅发现了肿瘤微环境的诸多细胞类型,并且解析了其细胞状态异质性。尤其对于免疫细胞来说,单细胞转录组加深了我们对 CD8+T细胞状态的本质属性。然而,这些细胞的空间特性仍是空白。随着空间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系统探索CD8+T细胞状态的细胞交叉互作网络和复杂高维的多细胞通信枢纽成为了可能。当前数据表明,干细胞样、Effector和Dysfunctional CD8+T 细胞位于肿瘤niche中,它们与抗原呈递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它们的功能特性。空间组学将有效解析干细胞样CD8+T细胞,并探索其和免疫治疗的关系。但这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成本较高、计算Pipeline仍不成熟等。克服这些问题将有望开辟下一代肿瘤治疗策略。
Benjamin Izar(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纽约长老会医院教授)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改变了癌症诊疗格局。表征癌细胞内在特征和肿瘤微环境特征对于预测疗效反应至关重要。单细胞基因组学有助于以高分辨率解决此类生态系统,并重新定义主要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复杂功能景观,丢失了细胞原位的空间信息。相反,多重免疫荧光数据表明,细胞(如T 细胞)的肿瘤内位置对于免疫治疗相应至关重要。空间组学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能够对单个细胞或更高级细胞中枢(例如三级淋巴结构)以及肿瘤环境中细胞之间的状态、位置和潜在相互作用进行无偏倚的分析。鉴于癌症中复杂的多细胞相互作用,实现空间组学的分析和转化潜力仍然存在挑战。例如,增加分辨率以实现单细胞分辨率需要考虑RNA技术噪声,并可能导致对免疫细胞的注释错误。此外,多模态空间组学可进一步解析肿瘤-免疫相互作用。空间组学能更有效识别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精细定义免疫细胞状态,以广泛影响肿瘤免疫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