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陆甲类传染病,category A infectious disease。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9种。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认为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
传染病-法定传染病
第一类 | 天花 H5N1流感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鼠疫 狂犬病 | 第二类 | 登革热 德国麻疹 霍乱 流行性斑疹伤寒 白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西尼罗热 伤寒 副伤寒 小儿麻痹症/急性无力肢体麻痹 杆菌性痢疾 阿米巴性痢疾 疟疾 麻疹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 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症 汉他病毒症候群 多重抗药性结核病 屈公病 炭疽病 | 第三类 | 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 结核病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 汉生病 百日咳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D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 梅毒 淋病 侵袭性b型嗜血杆菌感染症 退伍军人病 先天性德国麻疹症候群 日本脑炎 | 第四类 | 流感并发症 肉毒杆菌中毒 库贾氏病 钩端螺旋体病 莱姆病 类鼻疽 地方性斑疹伤寒 Q热 水痘 恙虫病 兔热病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症 疱疹B病毒感染症 弓形虫感染症 布氏杆菌病 | 第五类 | 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 H7N9流感 黄热病 伊波拉病毒出血热 拉萨热 马堡病毒出血热 裂谷热 |
甲类 | 鼠疫 霍乱 | 乙类 | 甲型H1N1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 丙类 |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
香港 | 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痺) 阿米巴痢疾 炭疽 杆菌痢疾 肉毒中毒 水痘 基孔肯雅热 霍乱 社区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 克雅二氏症 登革热 白喉 肠病毒71型感染 食物中毒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侵入性) 汉坦病毒感染 甲型流行性感冒(H2)、变异株甲型流行性感冒(H3N2)、甲型流行性感冒(H5)、甲型流行性感冒(H7)、甲型流行性感冒(H9) 日本脑炎 退伍军人病 麻风 钩端螺旋体病 李斯特菌病 疟疾 麻疹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侵入性) 中东呼吸综合症 流行性腮腺炎 副伤寒 鼠疫 鹦鹉热 寇热 狂犬病 回归热 风疹(德国麻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猩红热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 天花 猪链球菌感染 破伤风 结核病 伤寒 斑疹伤寒及其他立克次体病 病毒性出血热 病毒性肝炎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百日咳 黄热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