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4

疾病,人性的试金石——电影《传染病》观后感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5 15: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看到一部9年前的电影,在各种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21世纪,这算是时间较为久远的老电影了。不过,在当今新冠肺炎肆虐的大背景下,重温这部电影,会发现其竟与当下有着诸多的重合之处,甚至会让人觉得导演史蒂文就像是个prophet一般(prophet即“先知、预言家”之意,看电影顺便学到额外的英语单词)。




其实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题目中已经指明了。放眼目前的灾难片中,除了纯粹的视觉盛宴之类以外,很多灾难电影的背后都有着值得回味的深意,有的就直接在片尾升华主旨,点出世界性危机下暴露无疑的人性真实面。记得以前我曾写过韩国的一部丧尸灾难电影《釜山行》的观后感。


面对浩浩荡荡的丧尸“大军”,各个人物以自己的行为表现,真切地折射出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性。而《传染病》与其不同的是,此电影中,人们要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纳米级劲敌”——病毒。换言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影片名《Contagion》,直截了当的“传染病”之意。其拍摄于2011年,据说灵感就来自于2003年初春SARS病毒。


该片中病毒名为MEV-1,而当下WHO给新冠肺炎病毒起名为COVID-2019(Corona Virus Disease,冠状病毒疾病),原名为nCoV-2019(Novel Corona Virus)。由于我对电影界不甚了解,所以也是事后搜索才知道,本片中加盟的大腕不可不谓之豪华。



不过本文中暂且不谈这些影视明星,虽然他们的演技几乎无可挑剔,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就像电影传达给我们的主旨一样,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主角,无论是明星大触、政府领导还是平民百姓,在病毒的肆虐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宿主罢了。


本文将通过一些镜头,与当下的肺炎疫情进行对比,进而感受这部9年前的电影与现实的贴合度。

(题外话: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新名称COVID,有人竟将其曲解为Chinese Origin Virus Identified Disease,直译差不多是“源自中国的病毒”,真是“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众所周知,此次疫情是全人类的事,不能因为其发源自中国湖北武汉就称其为“武汉肺炎”“中国新冠肺炎”等名称,因此此话一出立遭众多网友的反对与声讨。但是,弱弱地问一句……………………那这“埃博拉病毒”又怎么解释呢)



算了不管了,开始正文。

--------------------------分隔线--------------------------

对照一:病毒来源

MEV-1:人类砍伐森林,野生蝙蝠群失去居所,不得已飞入人类聚居区。猪类家禽食用了含有蝙蝠粪便的猪饲料,之后被屠夫宰杀,卖给饭店。厨师将其烹饪端上餐桌,并与前来赴宴的女主握手以示友好。女主因此成为因直接接触导致的第一位感染者。









(电影中安排了一个有意思的剪辑,电影开头即为“第2日”,那么第1日在哪儿呢?片中人类研制出疫苗战胜该病毒后,紧随其后的就是第1日。上面的截图均为片尾最后几分钟,即第1日的内容。导演希望用这种方式给人类以警醒,倘若再纵容环境遭到破坏,新的甚至更严重的病毒疫情就等在后面)

COVID-2019:疑似来自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原始宿主为野生动物,中间宿主可能为中华菊头蝠、穿山甲、蛇等等。病毒之所以传播到人体,很可能是人食用未做熟的野生动物所致,但尚未得到确切证实。



小结:可以看到二者均来自于野生动物,影片中的病毒更是直接来源于蝙蝠。前段时间抖音上的一段女子直播吃蝙蝠的视频传遍了各大平台,直至今日众网友仍对其口诛笔伐。但事实上,此次病毒究竟是否来自于野生动物,这段视频的主角又到底是作秀还是始作俑者,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因此说是那个女子造成了此次疫情为时尚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视频中食用法律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完全不正确的,无论她是被人指使还是自我炒作,都应受到谴责。





影片中,我们拥有上帝视角,知道了病毒的最初来源;而现实中,虽然我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相信随着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真相终将水落石出,野生动物的“地下交易链条”也会受到应有的管控。

--------------------------分隔线--------------------------

对照二: 疾病医学症状

MEV-1:变异迅速,但疫苗尚可研制;接触、空气传播;潜伏远低于10天,期间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初期咳嗽、咽痛、发烧38~39℃,后期出现癫痫症状,无法行动,最终死亡。该病起病较为迅速,且死亡率大于25%,暂无特效药,但有极少数人免疫。






COVID-2019:单链RNA病毒,变异迅速,疫苗研制难度较大;接触、飞沫、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尚待证实;潜伏期2~14天,期间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发病期间症状与普通肺炎类似,发烧38℃以上;死亡率约2.1%(武汉地区4.9%,湖北省3.1%,省外地区0.2%,数据来源于2月4日国家卫健委),死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等免疫力不强的群体,且多与其他疾病造成并发症而导致人员死亡;暂无特效药及免疫者。




小结:电影中的病毒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且初期政府不作为不重视,再加上首例感染者(女主)的跨国偷情,才导致病毒向世界范围内扩散,最终死亡了数千万人。





所以,不要搞婚外恋,否则很容易搞出大新闻……咳咳,再说新冠病毒。显然,现实中并没有这么恐怖,目前死亡率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国内几乎“全境封锁”,很好地实现了物理隔离,阻止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可是,湖北省政府初期,称该病毒“人传人的可能性较低”“可防可控”,并对8名“造谣者”实施管控,这些做法无疑增大了病毒初期传播的防范难度。可以说,无论是电影中美国政府的掉以轻心,还是现实中湖北省政府的不以为然,都有着逃脱不开的责任。




--------------------------分隔线--------------------------

对照三:病毒毒性

MEV-1:除极少数的免疫者之外,该病毒会迅速攻击宿主体内的各类细胞,速度远超预期,人感染后2~3天内发病,之后迅速诱发癫痫并死亡。该病毒的培养十分艰难,因为它会杀死实验室内几乎所有的培养细胞,人、猪、鸡鸭等通吃, 而疫苗研制的前提是需要有培养出的病毒毒株。




COVID-2019:几乎无免疫者,绝大多数人都会感染,但其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细胞与之对抗(炎症就是免疫反应过激的表现),至今绝大多数的康复者均是以一般药品+自身免疫力的方式治愈。病毒毒株目前早已分离出,疫苗正在加紧研制,根据官方说法,疫苗预期在18个月内研制成功。



小结:新冠肺炎刚开始,即1月份的时候,当我得知这是一种新病毒时,我就一直在想那些康复者是怎么治愈的,又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后来才得知基本上康复的都是靠的免疫力。还好,它不像影片中的病毒那么“肆无忌惮”。其实以我储备的少量医学知识来看,疫苗是特异性的,那么一旦病毒变异迅速,疫苗也就失去了意义,流感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疫苗就是因为流感病毒一日三变,就像锁一直换,配了钥匙也没用一样。也许疫苗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总之,初期能依靠的,也只有现成药物和人体天然的免疫系统,再辅之以自身的调养与重视。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分隔线--------------------------

对照四:民众对舆论的趋之若鹜

MEV-1:自由记者艾伦,在拥有1200万粉丝的博客上,发布“连翘有神奇疗效”的虚假视频,一时间民众纷纷聚集药店抢购连翘。一开始所有人虽然焦急但还算有序地排队,后来发展为疯狂地打、砸、抢。而艾伦凭借提前囤积的连翘,暴赚450万美元。








COVID:近期,新闻报道“双黄连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尔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抢购双黄连的新闻,有的地区居民甚至连夜排队购买,而且未戴口罩。最为亮眼的还有两件事,其一是与双黄连药品毫不相关的“双黄莲蓉月饼”也被抢购一空;其二是只能给宠物服用的双黄连药品也收到大量订单。







小结:这是电影与现实契合度最高的一件事。前段时间刷微博,偶然看到了一条新闻“双黄连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本以为是个好消息,但下面的评论说“抑制与预防不是一回事,抑制是对确诊的病患有一定的减缓”,于是没当回事。没想到,第二天早起醒来就看到“药店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一空”的新闻。可笑的是,淘宝上的“双黄莲蓉月饼”居然也脱销了。难道就是因为它俩名字比较像?网友吐槽“虽然这很好笑,但双黄莲蓉月饼确实好吃啊”。再然后,给宠物专用的双黄连药品也遭哄抢,真是到了“无病也乱投医”的地步。不得不说,这次疫情的“带货能力”真是强大。



非典时期人们抢醋,说醋蒸汽可防病毒,然而事后证明其并无科学道理。有意思的是,1月份初期,当说到“此病毒是SARS病毒的近亲”时,不少人竟仍效仿起了17年前的“土方法”——醋蒸汽,于是又去抢了一阵子醋。不过,非典时为2003年,当时才5岁多,记忆中没有太多的印痕。然而,大约10年前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着实让我见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当时坊间传闻“核泄漏导致大量海水被污染,未来食盐可能断供”,结果就是我家好几个超市里的盐纷纷售罄,多少人顶着比平时高几倍的价钱疯狂抢购。多处还出现了屯盐的情况,著名的武汉“抢盐哥”就以高价抢购13000斤食盐。然而国家迅速通告食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不会断供,抢盐热潮才渐渐平息下去。




诚然,这次囤口罩算是囤对了,因为现在口罩是世界性稀缺资源,我家就比较惨,事先只买了两包口罩,现在也用得差不多了。然而出门又必须戴口罩……但是双黄连事件中,不仅双黄连被抢光了,连月饼也“惨遭毒手”,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民众的愚昧跟风是主要原因,但散步谣言的始作俑者,又何尝不是罪人呢?非常时期,宣传标语通常有一句“不信谣,不传谣”,二者缺一不可。

--------------------------分隔线--------------------------

对照五:前赴后继的逆行者

MEV-1:研究员米尔斯,在得知情况后便即刻着手研究,与奇弗博士一道攻坚克难,之后组织改造体育场作为紧急医院收治患者,并及时联系病毒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尔后,她不幸被感染,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联系与自己见过面的人予以警示,且心怀愧疚说自己不能完成任务了;生命的最后,奄奄一息的她听到邻床位患者冷得发抖想要一条毯子,医生表示毯子用完了,她用尽气力将盖在自己身上的羽绒衣抛给他,却因体力透支,永远闭上了眼睛。


















资深博士奇弗,疫情期间不断配合研究员进行调查研究,尽力以最为合适的方式将严重的疫情告知群众,并时时与意图发“国难财”的艾伦周旋;在自己等待多时得到稀缺的疫苗后,他选择注射给了家境不富裕的清洁工的儿子,将自己抛在了脑后。





年迈医生萨斯曼,不顾其他研究员劝阻,在不满足安全等级的恶劣条件下仍坚持研究病毒,提取毒株,却将自己的安全忘得一干二净。当他幸运地研制成功后,他并没有申请专利以谋取财富,而是无偿捐给了其他的研究员。 他索要的报酬,只是一盒雪茄。





年轻医生艾莉,第一时间投入研究,分析病毒的生理结构,尽力推进疫苗的研发;在疫苗从动物转到人体临床实验的关键时期,毅然将新疫苗注入自己体内,甘当第一个人体试验品。试验最终成功了,她为疫苗研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倘若结果相反,她将付出的是自己的性命。

















女博士奥蒂兰斯,由WHO派往香港调查病情,她积极调取监控查找病源;在遭当地接待者绑架后,得知他们乃是出于无奈为了全村所剩无几的村民提前得到疫苗而出此下策。她选择了理解,没有反抗也没有与之冲突,而且还担当起了当地小孩的老师,悉心照顾着他们。


















男主托马斯,极少数病毒免疫者之一,他幸运,但也悲惨。在接连痛失妻子、儿子后,全力保护唯一的女儿不被这个世界所伤害;同时他也在尽可能协助医生治疗,并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血清来帮助研究。在出门领取政府物资时,民众发生了哄抢,他见一女子的物资被另一男子抢走,冲上去将其夺回并还给女子。









COVID: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没日没夜地扑在疫情第一线上,一天只睡三四小时,在鬼门关与死神抢人;他隐瞒了自己患有渐冻症、妻子为救治病人也感染了的事实,只是为了不让别人担心而自己能多工作一段时间。也许疫情结束后,他便会失去行走的能力,直至走向死亡,但是这条路,他选择笑着走下去。






眼科医生李文亮,8名疫情“吹哨人”之一,当他发出肺炎疫情实情时,却被武汉派出所训诫“不得发布不实言论”。他并未就此停住脚步,而是继续用自己个人的力量为疫情救治做着贡献。最终,他不幸感染,于2月7日永远告别了人间。逝世前,他还表示“希望自己能早日出院,重返疫情防控一线”,可是他没有等到自己出院的消息,同时,也没能等到仍在妻子腹中的第二个孩子出世,他5岁的大儿子也永远失去了父亲……

……

还有无数个奋战在抗疫前线的身影,他们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消防员,有的是解放军,还有很多投身于自己岗位与事业中的基层工作者们。疫情期间,人人自危,他们却逆流而上,以自己的身躯挡在不断肆虐前行的病情面前,因为他们知道,身后站着的,是无数值得守护的人。

小结:何须史卷见旧翁,青山处处葬英雄。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人甘愿身先士卒冲在灾难最前面,替别人负重前行。在疫情时时揪人心弦的非常时期,除了每天令人绝望的数字,也有暖到心窝的事迹。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更是英雄。

--------------------------分隔线--------------------------

对照六:“让领导先走”

MEV-1:前文提到的米尔斯博士,不幸倒在了疫情前线,却被抱怨“转移你耗费了太多的物力财力”。


其逝世后尸体也只能被装在塑料袋中,与其他感染者一道被草草掩埋;


而政府议员只是因为去过疫区而染病,就被用专机隔离仓带回,总统也被紧急转移到地下以保安全。





COVID-2019:我的鳄鱼平A能打出260的伤害,一个w技能就能带走。详细的就不说了,这里也不敢放那张black+的图,否则肯定被秒删。

小结:一场疫情,彻底打破了国人尚且沉浸在70周年国庆大阅兵时的辉煌美梦,也暴露出了和平时期没有阳光的角落里有多么阴暗的事实。近两个月来,声讨red+(不这样写可能会被屏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微博上关于其的新闻不断爆出,可大多数又被迅速撤下。而“鳄鱼平A”事件,在当时更是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当网友们扒出了red+的底子之后,却又十分无可奈何。“让领导先走”,不知何时成为了一句讽刺性的谚语。诚然,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混乱时期,群龙无首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个具有领导能力的人带头走下去。但是,当领导之位成了某些巨贪大恶尸位素餐的幌子,当领导之名成了他们欺软怕硬掩人耳目的招牌,“领导”这个职位,不由得被抹上了一层永远擦不掉的脏水。影片中如此,现实中也是这样。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

--------------------------分隔线--------------------------

对照七:护士集体罢工

MEV-1:收治一线医护人员的护士集体罢工,要求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继续工作。



COVID-2019:香港护士集体集体请假,等价于罢工。



小结:同样是罢工,但是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还算是情有可原,虽然危难当头,到处都不具备医疗条件,但毕竟医生每日身负重任,自身安全确实应该受到保护,才能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可是后者……就有些令人齿寒了。

--------------------------分隔线--------------------------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其实严格来说,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层,毕竟我只看过一遍,还未能深入挖掘影片背后的蕴意与主旨;而且,我是个电影小白,本片中所有演员我一概不认识,看完后一搜才发现这些全是影视界当红小生甚至走过红地毯的实力派“老戏骨”。因此,本文算不上一篇解说,只是我看完后将其与现实对比之下产生的一点感悟。豆瓣中某评论说,“初看不识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的确,在2011年刚看本片时,确实没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豆瓣6.2的评分(写完日志后发现高了不少)和几年前的剧评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在新冠肺炎这个背景下重温本片,代入感和真实感都成倍地上升。有兴趣的话,推荐看看。如果觉得该片过于平淡、近乎纪录片的风格让你觉得无聊,不妨边看边对应时下发生的新闻,一定能让你有所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5 15: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评论,这篇文章之前被封了,没想到又解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2-12-5 15: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超,顶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5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8 00:37 , Processed in 0.1940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