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1

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动态清零”防控政策仍需坚持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1-27 1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动态清零”防控政策仍需坚持

国家为何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梁万年已作解答,总的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10月12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视频连线采访梁万年,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疫情防控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公众可能还需要知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后果。乙类传染病并不必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动态清零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措施。



“动态清零”防控政策仍需坚持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在社会层面,国家对甲类传染病可依法采取的措施分别为,对人员隔离、区域封锁和交通卫生检疫;国家对其他传染病可依法采取的措施分别为,封闭场所、宣布疫区和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比较二者的差异,公众不难发现,我国多数地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了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当部分地区采取了甲类以外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不少自媒体跟随炒作,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甲类防控措施。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物品传播在科学上并没有证据证明,但经过自媒体炒作后,不少地方采取了区域封锁措施。
在疫情防控中,社会需要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真相,不少自媒体恣意夸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后果。例如,《大考》有一剧情,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感染了病毒,学生治愈后与同学在教室内一起备考;《大考》热播时,某自媒体却引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报告,新冠病毒或对心脏DNA产生影响。
国家与社会可能需要追问,引用国外的“是否而非”的研究报告,某自媒体的目的“单纯”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大考》在央视一频道热播,该剧情的目的提示公众,身体健康的人即便感染了新冠病毒治愈后仍能正常地学习和工作。在客观上,某自媒体适时转发外国研究报告部分“抵消”了《大考》正能量的传播作用。



动态清零“存废”问题不容讨论

动态清零为既定的政策,其作用不言而喻,例如,我国人口有十四亿人,人均感染率、重症、死亡率应当最低;新冠病毒疫苗效果没有稳定、可靠的情形下,动态清零仍需要坚持。但动态清零与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没有必然的联系。公众可能要问,不少地方为何层层加码防控措施?
层层加码防控措施与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多数公众并不了解新冠病毒的重症、死亡群体的分布,以及治愈后的“后遗症”等。从法律层面分析,各地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可能还有法律人,或者决策人的理解问题。
国家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乙类传染病后,国务院并没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的规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本法第四条,法律人员便着手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当”采取的措施;在医学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种类之一。
根据解释“惯例”,司法实践既然可以将诸如高空抛物、驾驶机动车等解释为爆炸、决水、投毒等;法律人自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然解读为与“SARS”同类。事实上,法律人在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究竟是何类型时也产生过疑虑,武汉感染时,不少人曾寻找新冠的感染的途径,例如,是否通过诸如禽类等动物传染等。
动态清零的防控措施在于:感染,或者疑似新冠病毒的人处于静止状态。常态化管理的情形下,社会不需要采取甲类措施;动态清零与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没有必然联系,非常态时,国家与社会可以考虑让重症易感染者处于静止状态。



动态清零,谁“静”下来可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5-18 2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8 00:48 , Processed in 0.1295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