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医药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回复: 1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9)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6 2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9)
原创2022-09-28 03:04·奇云空间
优秀科普头条号《奇云空间》





(续前期)
前期:↓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1)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2)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3)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4)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5)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6)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7)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8)
本期:↓








18、浴火重生
老子曾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黑死病(鼠疫)虽然对欧洲造成了破坏,但在破坏的同时,却也为欧洲的新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有学者对黑死病的影响作出了这样的论断:
黑死病是理解14到15世纪欧洲的关键,更是中世纪与现代文明的分水岭。




可以说,肆虐600年的黑死病,对欧洲的经济、宗教、文化、社会结构和医学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并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人文主义的复苏
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具有绝对的权威,对任何事情都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容不得人们对它的权威有任何挑战。当黑死病来临的时候,人们苦苦追寻病源的来源问题,并如何阻止它蔓延的时候,教会给出了原因是因为人类犯下了太多的罪恶,这是上帝对人们的惩罚,人们需要不断忏悔,并压制自己的欲望,甚至鞭笞自己,才能消除罪恶,获得上帝的原谅之后,才能得救,疾病也才会消失。




然而事与愿违,教民们不断忏悔祷告,甚至做出了极端的行为,却发现瘟疫不但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的教义,并提出了疑问:疾病的源头究竟来源于哪里?更为滑稽的是,宣扬上帝惩罚理论的传教士们也感染了瘟疫,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开始松动。




由于疾病的爆发,宗教的荒诞解释,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宗教的体制以及对宗教教义的解释,各种对传统教义产生挑战的理论不断出现,最终导致了宗教的分裂,并在一个世纪以后产生了宗教改革。




与此同时,黑死病所带来的无所不在的死亡阴影,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冲击,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望,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




伴随着宗教禁锢的崩塌,黑死病也促进新思潮——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诞生。
在中世纪,教会广泛推行禁欲主义。随着黑死病的疯狂肆虐,人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渺小和短暂,开始把目光从虚无缥缈的天堂移向尘世中的欢乐。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开始反对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主张解放个性、享受人生,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更符合人性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世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2)引发欧洲社会政治变革
黑死病大大减少了欧洲人口。死亡总人数估计在2500万至4000万人之间。由于人口较少,土地可以为低得多的人口生产过剩的粮食。
在短期内,由于农业劳动力短缺,食品价格上涨。但由于消费者减少,食品供应很快超过了需求,导致价格下降。
由于许多自由佃农,劳工和工匠被鼠疫杀害,幸存者开始要求降低农田租金,提高工资和手工制品的价格。农奴也大量减少,要求减少他们对庄园领主的封建责任。




大多数庄园领主被迫屈服于他们的农奴,自由租户和劳动者的要求。在城镇,工匠要求他们的商品价格更高。所有这些变化都大大削减了拥有土地的领主的收入。
一些农奴,自由租户,工人和工匠抵制了封建领主企图削弱他们更好的生活条件。农奴逃跑了,拒绝成为仆人,甚至起诉他们的领主。



电影《黑死病》剧照
1350年到1450年100年之间,欧洲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有1381年的英国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源于贵族们依旧采取按人头征税的方法来征税,结果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从而爆发了反抗斗争,这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却为英国社会秩序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黑死病》海报, 德国、英国2010年克里斯托弗史密斯执导电影。
社会关系的调整导致了农奴制不断瓦解,新的生产方式开始产生,欧洲的资本主义就在此基础上缓缓前进。
欧洲的农民起义对传统的贵族形成挑战的同时,城市资产阶级的地位开始不断得到上升,他们逐步进入政府机构,资产阶级开始扩大,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不断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呼之欲出。
黑死病本身并不能创造历史,但他暴露了潜伏已久的大危机,成了压垮封建体制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涣散落后的封建体制无能为力,代表先进力量的新阶层新文化就会崛起。



电影《黑死病》海报
(3)引发医学革命
在黑死病发生之前的几年里,医学更多的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临床科学。内科医生接受的医学理论教育基本上来自古代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古老教义。大多数课程并不是通过解剖或检查临床数据而获得的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系统知识,而是基于1000年前对疾病的认知,没有任何实验证据支撑。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19世纪以前,瘟疫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不仅仅是人口损失,还有巨大的社会恐慌,造成了驱魔和巫术的流行。西班牙艺术家戈雅曾画过一件《圣·弗兰西斯·波吉亚用十架苦像驱魔》,表现耶稣会士为病人驱魔的情形。关于恶魔拥有的书面描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苏美尔人,他们认为“疾病的恶魔”是所有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原因。由于当时他们对疾病和人体的知识了解有限,诸如传染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无法找到合适的医学解释。因此,他们转向宗教寻求答案。他们的信仰告诉他们,上帝会带来幸福,所以只有和上帝站在对立面的不洁之物才会带来不幸。



戈雅《圣·弗兰西斯·波吉亚用十架苦像驱魔》(局部)
当时大部分医疗服务提供者都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既没有执照,也没有监管。很少有人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更少有人从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处接受过实践培训。
鼠疫过后,很多城市开始出台法令,要求医学从业者在社会中进行医学实践前必须出示接受过培训教育的证明。
而且,欧洲各地的医学院开始在医学教学计划中加入更多的解剖课程,一些学校开设了新的课程,使用更新的医学教科书。



解剖教学
在荷兰艺术家伦勃朗创作的《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中,可以看到当时手术的情况,右边戴着帽子的是医学教授杜普,左边是他的学生,他正在给学生讲解解剖原理与手术实践的方法。实际上一直到19世纪早期,这都是常态。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对人体和细菌认识的进步,才有了专门的手术室,以及系统的除菌、麻醉等方法。



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这场鼠疫也导致执业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分享他们所学知识的方式有了显著的改善。很多医生把他们的实践经验作为书面医学论文发表,有点像现今的医学杂志。还有一些人将从同事处收集的信息整理后,形成预防、治疗与手术的使用手册。总之,黑死病帮助医学走出了黑暗时代,从古代哲学家主导的医学走向了更基于理性和证据的时代。




(4)对中世纪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令世人恐惧的疫情面前,艺术与文化的价值似乎并非直接,但始终共情,传递着最深刻的现实反映,也承载着极大的能量——面对疫情、灾难、恐惧,艺术家行动了,并且,始终在行动。
当人文精神接过了宗教神学的火炬,让15世纪的天才井喷大师云集,艺术家们借众神来赞美人性。新兴资产阶级用丰厚的财富,和精神追捧让全社会群星璀璨,似乎战乱疾苦平凡生活都在成就天才,写实主义艺术开始研究人体结构,为医学的科学化扎下了根基。
黑死病的高死亡率和彻底的破坏,帮助艺术家开创了一个以疾病、死亡和毁灭为主题的恐怖艺术的新时代。




在鼠疫暴发的高峰时期(1347~1351年)和之后的时段,西欧大部分的艺术作品实际上呈现更多的是关于希望、拯救和虔诚的图片。另外,历史艺术学家认为1347年前的几十年,才是中世纪欧洲迷恋表达死亡和道德主题的时代。类似但丁(Dante)的《神曲》与波拉米欧·布法尔马克(Buonamico Buffalmacco)的壁画《死亡的胜利》(Triumph of Death)这样的作品,清晰地表明了14世纪早期人们已经开始在他们的艺术中表达关于死亡和来生的新见解。





油画《死亡的胜利》(局部)
《死亡的胜利》中“死神”化身成骷髅,开始了其在人间的扫荡。远处战火四起,硝烟弥漫,树木枯萎,庄稼凋零。近处,骷髅组成的军队正向活人进攻,一辆马车上盛满刚刚被杀死的敌人的头颅。在这幅画中,在死亡面前似乎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富贵贫穷,无论任何阶层,平民甚或国王,都免不了被死神裹挟的命运。



油画《死亡的胜利》(局部)
黑死病给欧洲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精神创伤,这从黑死病后欧洲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持续近百年的悲观主义思潮和末日忧虑可以看出。
黑死病时期的艺术,常见绘画是受害者走向死亡的不同阶段,其他人、圣人或天使企图帮助他们。例如,利弗林克斯(Lieferinxe)的《圣塞巴斯蒂安为遭受瘟疫的人代祷》(St.Sebastian Intercedes during the Plague in Pavia),描绘了殉道者圣塞巴斯蒂安代表黑死病的受难者向上帝祈祷,在绘画的底部,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受难者们正经历着痛苦的挣扎。



《圣塞巴斯蒂安为遭受瘟疫的人代祷》画家:Josse Lieferinxe



《凯瑟琳二世的鼠疫骚乱》 画家:Ernst Lissner
有趣的是,它既展现了正义的上帝能结束人民苦难的希望,也体现了仍受疾病影响的人们的巨大痛苦和绝望。诸如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圣洛克治愈鼠疫病人》(Saint Roch Curing the Plague),以及《托根堡圣经》(Toggenburg Bible)中著名的黑死病的插图都运用了相同的画风,而另一些作品则倾向于更多地关注上帝的审判和愤怒。后者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典型的是箭从天堂射向人间,或者死神向人类挥舞着刀剑或镰刀。



《圣洛克治愈鼠疫病人》,画家:丁托列托
黑死病期间出现的其他常见艺术主题集中在鞭笞者的行动和对犹太人的迫害上。
前文已提及,鞭笞者游行与犹太人大屠杀是很多年来在整个西欧相当普遍的公开场景。两者都历经巨大的苦难,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理想的艺术主题。



鞭笞者
黑死病艺术中最持久的隐喻被统称为死神之舞。
15世纪,文学和艺术中出现了一个不祥的题材:《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或被称作:死神之舞、骷髅之舞)。艺术家在版画和壁画中描绘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生者与死者共舞的场景,以此来提醒无人能够逃避的命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伯恩特·诺特科(Bernt Notke)为德国吕贝克市圣玛丽教堂画的壁画饰带了。画面表现了24个人物,教皇、国王、骑士、农民和穿着衣服的骷髅手拉着手,被一个吹笛骷髅引领着,欢愉地向前行进。



伯纳特·诺特克(Bernt Notke)在1466年的画作《死亡之舞》



伯纳特·诺特克(Bernt Notke)在1466年的画作《死亡之舞》
大部分死神之舞的画作试图表明,黑死病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舞动的动作模仿了黑死病病人在患病晚期身体的坏死和剧痛导致的肌肉扭动抽搐的动作。这种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伯纳特·诺特克(Bernt Notke)在1466年的画作,它被恰如其分地命名为《死神之舞》(Danse Macabre),在这幅画的一个片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死神演奏着音乐,而其他形态的死神在愉快地跳着舞,紧紧抓着教皇和帝王,把他们带向他们的终极命运。在黑死病暴发高峰后的几百年中,西欧很多国家出现类似的绘画。这充分说明了传染病引起的心理伤害在14世纪中叶后延续了很久





版画作品“吕贝克的死亡舞”(Lübeck’s Danse Macabre)




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寻这次瘟疫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却可以发现: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欧洲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铺垫,给欧洲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动力。




黑死病是偶然现象,就算没有黑死病,黑暗的中世纪也终将会过去。不过,黑死病的爆发成为了文明大变革的契机,如果没有这次肆虐欧洲的黑死病,人类不知何时才能终结封建专制的中世纪和生产工具落后的铁器时代,现代文明也无法诞生。
是黑死病这一外部威胁,促进了人类文明自身的进化和完善,让整个欧洲都在烈焰中重生。
正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欧洲在黑死病的废墟上重建了文明,并以崭新的姿态面对世界。
(长篇连载,未完待续)





[1] 奇云. 历史上肆虐人类的传染病[J].生物学教学,2003,28(9):40-44.
[2] 奇云. 在人类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传染病[J].科学之友:上,2003(6):12-15.
[3] 奇云. 正在显现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J].生物学教学,2003,28(7):5-8.
[4] 奇云. 警惕新传染病陷阱[J].生活与健康,2003(7):6-11.
[5] 奇云. 鼠疫、天花、霍乱、斑疹伤寒和埃博拉的故事[J].生活与健康,2003(6):18-20.
[6] 奇云. EID向人类宣战[J].科技潮,2003(6):48-49.
[7] 奇云. 青霉素的再发现与分配色层分析法[J].生物学通报,1987(10):47-49.
[8] 奇云. 征服“死亡天使”是否有过[J].发明与革新,1996,07:32-34.
[9] 奇云. 征服“死亡天使”的伟大历程——纪念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术二百周年[J].科技文萃,1997(4):122-124.
[10] 奇云. 揭开登革热的神秘面纱[J].生物学教学,2002,27(006):35-37.
[11] 奇云. 艾滋病毒的发现者究竟是谁——震惊世界科坛的“盖洛事件”[J].医学与哲学:A,1992(6):5-7.
[12] 奇云. 决战SARS,十万火急[J].上海科学生活,2003(5):16-21.
[13] 奇云. 挑战与希望——艾滋病的治疗与研究[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1993(4):14.
[14] 奇云. 牛痘病毒的新贡献[J].生命的化学,1991,11(1):15-17.
[15] 奇云. 艾滋病毒发现权之争[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1992(4):24.
[16] 奇云. 在人类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传染病[J].科学之友,2003(6):12-15.
[17] 奇云. 人工合成病毒引发恐慌[J].发明与革新,2002(11):34-35.
[18]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3(7):43-45.
[19]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世界会怎样[J].海峡科技,2003(7):22-24.
[20]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世界科学,2003(06):9-11.
[21] 奇云. 南极发现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科学大观园,2003(6):20-21.
[22]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海峡科技,2003(4):27.
[23] 奇云. “米米病毒”是第四种生命形式吗[J].科学之友:上,2004(12):26-27.
[24] 奇云. “米米病毒”是不是独特的生命形式?[J].科技文萃,2005(2):27-29.
[25]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科学24小时,2003(12):4-7.
[26] 奇云. 超级恐怖——埃博拉病毒重现江湖[J].上海科学生活,2002(1):26-30.
[27]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03(12):3.
[28] 奇云. 南极冰融激活古老病毒?[J].视野,2003(8):50-51.
[29]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海峡科技,2003(4):27.
[30] 奇云. 为人类战胜丙肝奠定基础——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生命世界,2021(1):44-53.
[31]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会否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J].科技潮,2003(4):52-53.
[32] 奇云. 南极病毒:潘多拉魔盒即将开启?[J].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05(6):26-27.
[33] 奇云. 人造流感病毒又一潘多拉魔盒?[J].科技潮,2012(4):64-65.
[34] 奇云. 狙击艾滋病病毒——中美科学家抗艾滋病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J].科学之友,2005(7):25-26.
[35] 奇云. 艾滋病毒攻势迅猛免疫系统无法招架——艾滋病没有潜伏期[J].知识就是力量,2005(5):65.
[36] 奇云. 艾滋病没有潜伏期[J].科技文萃,2005(12):79.
[37] 奇云. 国外妇女保健忧思录[J].医药前沿,1995(6):6-7.
[38] 奇云. 艾滋病小资料[J].中学生物教学,2002(5):1.
[39] 奇云. 幽门螺杆菌胃的亲密敌人[J].生命世界,2005(11):48-51.
[40] 奇云. “诺瓦克”元凶没找到,关于病毒人类了解多少?[J].党建文汇:下半月版,2007(2):39.
[41] 奇云. 打开SARS疫苗问号[J].苏南科技开发,2004(5):30-31.
[42] 奇云. 文楼的悲剧[J].上海科学生活,2001(12):24-27.
[43] 奇云. 乙肝疫苗致严重细胞溶解1例[J].医学信息,1996(5):47.
[44] 奇云. 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J].世界科学,2001(3):20-21.
[45] 奇云. 改造蚊子,向基因开刀[J].世界科学,2005(12):16-17.
[46] 奇云. 抗疟新药青蒿素传奇[J].健康天地,1995(5):32-33.
[47] 奇云. 中草药加入抗疟大军[J].发明与革新,1991(3):22-23.
[48] 奇云. 抗疟新药青蒿素传奇[J].医药前沿,1995(5):32-33.
[49] 奇云. “超级细菌”肆虐之谜[J].科学养生,2010(12):16-17.
[50] 奇云. “埋藏”在肠胃中的诺贝尔奖——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过程[J].生物学教学,2006,31(3):7-10.
[51] 奇云. 征服艾滋病的分子途径[J].生命的化学,1991(1):26-28.
[52] 奇云. 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J].生命世界,2019(4):8-11.
[53] 奇云. 炭疽病疫苗即将诞生[J].海峡科技,2002(3):22-23.
[54] 奇云. 科学家再造“西班牙流感”病毒[J].自然与科技,2006(1):6-9.
[55] 奇云. “超级细菌”肆虐之谜[J].世界科学,2010(9):18-21.
备注:
以上参考文献,是作者早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有兴趣者可到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浏览或下载全文。



《奇云空间》点击浏览




恐怖病毒袭来!“猴痘”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中国发现新病毒!这颗“狼牙”会吃人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上)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中)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下)
南极病毒将开启潘多拉魔盒?
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地球开启免疫模式?
热射病——来自酷暑盛夏的杀手
舌尖上的安全(23)——面粉中,有多少非法添加让人心有余悸?(头条爆款文章)
舌尖上的安全(24)——吃药别喝酒,警惕“双硫仑样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一)
恐惧症探秘(第1-4期导读)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第21-25期导读)
姓氏基因的神、奇、妙、趣!(连载第1-4期导读)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专题》导读(13篇重磅文章在此!)
《创世纪》暗藏人体器官?米开朗基罗名画的科学解读(头条获奖文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探秘(第1-5期导读)
“人类基因组计划”探秘(第6-11期导读)
“Y染色体危机“”引发科学争议
人造生命: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一)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二)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三)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四)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五)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七)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八)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九)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十)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十一)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十二)



《奇云空间》更多————
关注《奇云空间》


关注优秀科普头条号《奇云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5-6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同城医药问答网

GMT+8, 2025-7-7 19:41 , Processed in 0.1364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